(通讯员姜文彬)5月20日晚,“长大20年”学术论坛暨bwin必赢国际官网APP人文讲坛(第128讲)在文科楼705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杨家海副院长主持,黎杨全教授担任主讲,讲座题目为《从网络性到交往性: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黎杨全教授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特质在于交往性,而交往性使中国网络文学形成了一种“家族相似性”的特征,也为探索其起点找到了一个新的观察入口。在讲座过程中,黎杨全教授分别从“中国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通俗文学”“中国网络文学的本质:从网络性到交往性”以及“ACT: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及其‘中国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黎杨全教授指出,以一个原创网络社区而不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诞生为标志来判定网络文学的起点,这是重要的理论突破,但不能将中国网络文学窄化为商业类型文学,也不能将其等同于传统的通俗文学,从“网络性”理解中国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网络文学的核心特征在于交往性,这是网络这一特殊交流媒介在中国生成的文学现实,这种交往性既不同与传统的印刷文学,也有别于西方当代的电子文学,构成了一种中国经验,并将会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学价值与世界性因素。
在对话环节,肖祥老师指出,黎杨全教授的讲座通过追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进而追问中国网络文学的本质特征,最后探讨“交往性”的本质特征对传统文学观念挑战及其意义和价值,同时讲座中体现的学术态度和研究路径也非常值得学习,一是不盲从,对学界不同观点展开反思批判,论证层层推进;二是不简单照搬西方文艺理论,从中国网络文学的实际出发。随后,同学们针对“是否可用交往性来定义中国网络文学”与黎杨全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并针对讲座内容结合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向黎杨全教授积极请教。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网络文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许多同学表示,本次讲座让自己受益匪浅,感觉意犹未尽。
黎杨全教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新媒介文艺与文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中国网络文学与虚拟生存体验》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教育部、中国作协等多项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