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先蕾)11月9日下午4:00时,以“从审美心理角度探讨残缺美的实质”为主题的长江人文讲坛第十二讲在必赢官网学术报告厅举行。必赢官网文艺学教研室严运桂教授担任主讲。文艺学教研室主任罗勋章教授主持了报告会,文艺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必赢官网近百名本科生、研究生聆听了报告会。
    严教授首先指出,残缺美作为一种新的范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学界给予残缺美的定义比较宽泛,归纳起来,残缺美总是与以下概念或现象关联着,诸如缺损、苦难、遗憾、抽象、感伤、空白、风化、悲剧等等。残缺的对象能够引起我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最终使人愉快高兴。因此,严教授认为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探讨残缺美审美活动的实质,有着巨大的解释力。
    审美活动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严教授特别指出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构成审美心理的几种基本要素。她对这四项基本要素在残缺美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通过感官对外界对象的整体把握,它具有完整性、选择性、情感性特征。严教授以断臂女神雕塑、绘画、图标等为例,充分揭示了感知中的选择与审美主体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情绪心境、审美观点和能力等主观因素有关。
    审美情感活动是审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它各种心理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它还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严教授以毕加索名画《亚威农的少女》、即将凋零的荷花、沧桑的老树等为例力证了残缺对象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怜惜乃至珍惜等情感。残缺美是主体心理与残缺对象共鸣的结晶,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将众多相关记忆表象加以组合和创造审美意象的心理过程。是客观制约性与主观能动性,随机性与目的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审美理解是体验与认识的融会活动。我们在审美时,“入乎其内”与“超乎其外”是交替进行的,体验使认识正确,认识使体验深刻。严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十九世纪我国流行的八破画、当代令人震撼的双人舞蹈——牵手等,都揭示了审美理解在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残缺美不是客观存在的对象,而是一种属人的现象。它体现的是人与对象之间的独特“关系”,它会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体现出它独特的精神价值。它是残缺的对象与人的某种内在精神需求相契合的产物。残缺的对象因与人的心理相契合而产生了残缺美,而社会与自然的规律又为人的心理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根据。
    严教授严谨朴实的语言、广博深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讲解,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阵阵掌声。精彩的报告结束后,严教授还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气氛非常活跃。这次报告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深化了专业认识,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