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知行合一,以文塑魂——人文学院2019级历史系学子赴洛阳进行历史遗迹考察

作者: 时间:2021-10-26 点击量:

(通讯员 熊伟恒) 自古以来,中国学子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学方法。如何让“读万卷书”的历史系学子“行万里路”,开阔视野,获得真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文学院历史系就开设了《历史遗迹考察》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至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地进行考察,感受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开阔学术视野。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喜爱,成为历史系学生最为精彩的“长大记忆”。1011日至15日,人文学院历史系2019级本科生在指导教师周中梁、班主任李义芳和辅导员陈娟老师的带领下,赴河南洛阳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活动。



洛阳别称洛邑、洛京,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洛阳自古被认为是“天下之中”,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本次历史遗迹考察点主要有:白马寺、洛阳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民俗博物馆、龙门石窟等。同学们在洛阳博物馆参观了琳琅满目、瑰玮神秘的文物,领略华夏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白马寺感悟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龙门石窟,透过数以万记的佛造像,看到了千年佛教的兴衰历程;在考古博物馆,回看代代考古人的故事,充分感受到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魄力,更好地认识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及研究,多学科领域为寻找中华文明源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学们在二里头夏都博物馆中,找到了“夏朝”真实存在的诸多证据。“二里头夏都博物馆”研学小组现场主持探讨“最早的中国”和“夏朝”学术问题。研学小组长向玺龙引用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观点:二里头是大都无城的开始,表明当时社会由若干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开始进入到王权国家,应是最早的“中国”。

在“洛八办”旧址,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通过文字、图表、照片以及红色革命文物,了解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还在刘少奇住室、豫西省委会议室等旧址,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从二里头“最早的中国”,到偃师商城,从“天子驾六”到隋唐大运河,从龙门石窟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参观之中,师生们就中华文明起源、东周王城规划、汉唐洛阳城文化、近代洛阳红色文化等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通过本次考察,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学术视野更为开阔。同学们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并表示会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之中,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湖北省荆州市学苑路1号 bwin必赢国际官网APP东校区文科大楼7楼

电话:0716-8062641